鉴于“天堂超市酒吧”引发聚集性疫情,市文旅、卫健、商务、市场监管、公安、文化执法等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,依法对“天堂超市酒吧”立案调查,从快从严从重查处。

  为以最快速度阻断病毒传播,迅速对全市酒吧、夜店、KTV、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全覆盖大检查,在地下空间以及不合格的娱乐场所全部关停,各区要强化督导检查,所有公共场所都要严格落实逐人测温、扫码验码,不能以亮码代替扫码,并查验72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等扫码查验“四方责任”,确保“逢进必扫、逢扫必验、不漏一人”,共同筑牢织密首都疫情防控网。

  鉴于“天堂超市酒吧”引发聚集性疫情,市文旅、卫健、商务、市场监管、公安、文化执法等部门已组成联合调查组,依法对“天堂超市酒吧”立案调查,从快从严从重查处。

  北京疫情风暴眼中的天堂超市酒吧,有你想象不到的神奇

  天堂超市酒吧,这两天成了很多北京人讨论的对象。

  起因是,北京近几年社会面筛查出现的几例阳性感染者,流调轨迹显示,之前都去过位于朝阳的天堂超市酒吧。

  老实说,第一次听到天堂超市酒吧的名字,我更多是感到奇怪。

  毕竟,酒吧,作为都市青年夜生活的潮流选择,一般都会有一个高大上,或者逼格满满的名字,但天堂超市酒吧,这几个字怎么看怎么别扭,甚至说奇葩。

  是超市?还是酒吧?为何又用力过猛的冠上了“天堂”的称号?在了解完酒吧的历史后,这些疑惑都解开了。

  就像重新爆火的几年前的那篇《天堂超市,收留全北京喝酒和失眠的夜晚》所写道的:

  论设备,没有乐队,没有吧台,没有钢管舞,没有菜单;论颜值,没有任何装修,除非你硬要把各种铁栏杆,说成美式工业风。

  那些陈列的货柜,让它显得像一个超市,但它却以超市的经营模式卖酒,人们可以像在在酒吧那样,在这里现场买醉。

  它是一个酒吧,并且位于三里屯这样的商业繁华、夜生活丰富的地块,但是又有着超市的亲民属性,不像传统的酒吧,要很高的最低消费门槛。

  在网上,看到有探店视频说,这里没有所谓的最低消费,廉价到只要人均三五十元,就能够来一场伶仃大醉。来这里的消费者,也不是什么富二代,多金男孩,而可能是骑着共享单车的打工人。

  在某种意义上,酒吧和超市的结合体,为我们描述了另一种异类的文化方式:

  那些经济实力普普通通的下层都市人,他们不满于酒吧文化被中产、被富人群体垄断,也希望能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倾诉和买醉场所,去抵抗生活的困顿。

  这就是天堂超市酒吧。

  看到一些人说,这里是全北京loser们喝酒的胜地。在我看来,loser并不是一个善意的词,它代表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,甚至暗含着某种基于经济落差的歧视。

  骑着共享单车去酒吧,并不是一件多么low的事情。所谓酒吧文化,一要充满了金钱和土豪的气息,一定要有精致的装修,高大上、嗨到爆的氛围,那是一种刻板误解。

  天堂超市酒吧里的酒水,可能很亲民,很廉价,但这种生活方式,一点都不廉价。

 

  因为那些来这里买醉的人,每一个都在这座城市,在某个夜晚,留下了属于自己的、独一无二的饱满而又丰富的故事。没有一种人生,是廉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