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:四观书院周易玄院长(左四)、王一常务副院长(右四)与王晓毅教授(右五)等部分学员在四观书院前留影

  2015年6月18日上午,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王晓毅教授做客四观公益大讲堂,主讲了《道德经智慧》。

  王晓毅教授结合古今案例,系统地介绍了〈道德经〉与道家智慧,由上篇与下篇构成。上篇、通过解读《道德经》“道”、“无为”、“自然”三个基本范畴,阐述了老子关于人类行为规律、处世方法与领导艺术的大智慧。

  第一个是“道”,“道”是规律,顺应自然本性就是根本的规律;第二个是“无为”,不折腾,顺应事物的自然本性。“无为”不是什么都不做,而是顺应事物的自然之性;第三个是“自然”,也就是事情本来的那个样子,自然之性,天生的。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生长,就达到了生命的最佳状态。《老子》把“道”分为两种,天之道和人之道。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,太阳升起来就要落下来,落下来还要升起来; “人之道,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”,人有功利之心,于是制造了一套虚假的游戏规则,就是人之道。

  下篇、讲述了庄学与“内圣外王”之道,旨在探讨如何使社会领导者既是经邦治国的高手,同时又自由逍遥,无为无不为,达到领导的最高境界。

  道运行规律,与常识中的真理相反,“反者道之动,弱者道之用”。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抽,大辨若讷。”庄子发展为“忘言”。啮缺忘言;轮扁忘言,得意忘言。人要是说不出话来,那就是得道了。

  他的讲解深入浅出,既形而上,又能接地气。风趣幽默,几个小时的讲座掌声如雷、笑声不断。

  很多听众下来后反映,一直认为老子学说很艰深晦涩,没想到如此有趣,这是第一次听到这样来讲解老子之学的,很受启发。

  课后,周易玄先生为王晓毅教授颁发聘书,聘他为四观书院文化导师。

  王晓毅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思史,特别是魏晋时期的思想史研究。先后承担的研究课题有“儒释道与魏晋玄学的形成” (国家社会科学基金“九五”项目)、“魏晋学术思潮研究”(山东大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)、“魏晋玄学与官方儒学”(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)、玄学与官方儒学”(2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)、“周易与玄学研究”(教育部山东大学“周易与中国古代哲学”基地项目)、“郭象思想研究”(清华大学人文学院“985”调控项目)。

  著有《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》(中华书局2003年9月版)、《王弼评传》(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)、《中国文化的清流──正始之音》(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)、《嵇康评传》(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)等。其中《王弼评传》获第十二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,《中国文化的清流——正始之音》获第七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此外在《历史研究》、《哲学研究》等一流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。

  晓毅先生在从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深入研究黄老思想和《人物志》至今20余年,被誉为中国研究《人物志》第一人。(孟凯)

  

 

 

  图为:四观书院周易玄院长赠送王晓毅教授书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