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喜和忧

  每逢经济数据公布总能引来关注,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后经济恢复状况的今年上半年数据更是如此,数据背后的经济问题则成为思考重点。

 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初步核算,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14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下降1.6%;分季度看,一季度同比下降6.8%,二季度增长3.2%。结合近期相继公布的一些指标性数据,显示中国经济呈现恢复进程加速迹象,如进出口增速双双“转正”、制造业PMI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、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3个月实现正增长以及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.1%等。

  从4月8日武汉“解封”意味着国内疫情得到全面控制,二季度三个月开足马力推动经济恢复,在国内部分行业领域尚未完全恢复及境外疫情持续扩散背景下,实现3.2%的正增长殊为不易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(IMF)近日公布的《全球经济展望报告》,对全球经济做了最新预测:2020年全球经济或将下滑4.9%,而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,预测增速为1%。

  综合国内外机构预测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的原因,主要是疫情控制相对较好,3月份以来经济数据进入修复期;经济政策应对恰当,新基建成为稳定中国经济的主要力量。的确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亦显示,基础设施投资回升是二季度GDP快速反弹的驱动因素之一,5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速度已经上升到了11%,近几年最快,6月继续加码,而房地产开发投资上半年率先实现了1.9%的正增长。近日,国务院还开会催促地方加快数万亿地方债发行和使用,支持“两新一重”、公共卫生设施建设,以投资稳经济。

  上半年经济成果来之不易,根据决策层部署,今年需要实现保就业、全面脱贫等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。因此,下半年还需负重前行,除了延续上半年恰当的经济政策外,更需要针对上半年的不足之处补短板。

  从经济数据来看,上半年下滑明显且对经济影响大的无疑是国内消费:上半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256亿元,同比下降11.4%。从消费和投资数据看,需求端的修复明显不及供给端,上半年剔除食品价格的核心CPI亦显示国内消费疲软,即便在货币政策宽松的背景下。

  作为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内生驱动力,消费不恢复,经济就难言真正意义上的复苏。而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复苏,一方面需要消费场所应开尽开,不再人为设置阻碍公众合理消费诉求障碍。比如,国家电影局16日即发文称,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,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。

  另一方面,内需不足仍需刺激消费政策持续实施,并通过完善后顾之忧让居民敢消费、愿消费。一则可以推广部分地方发放消费券的做法,并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,提升线上消费的空间。对于公共消费,重点可放在弥补公共服务短板上,通过补短板增加政府购买促进内需。

  此外,减税降费同样不容忽视,即便今年财政收支压力较大,但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让利,让企业渡过难关更为重要。企业有利可图,员工收入增加促进消费,信贷资金也会主动流入实体经济,形成企业盈利、收入增加、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。

  总体而言,经济形势好转让国人信心提升,虽然今年未设定GDP增长多少的具体目标,但要实现“六保”特别是解决就业问题,没有经济增长是不行的。下半年刚刚开局,务必在坚持上半年恰当经济政策的同时,补好短板,致力让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全面恢复。